公元961年

书体:草书

作者:贺知章


《贺知章草书孝经》是唐代贺知章创作的书法作品,以草书写“今文孝经”本文,无署款。据卷末小楷识语“建隆二年(961)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”,推测为贺知章之作。北宋《宣和书谱》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。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,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皇室。

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,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《孝经》,其用笔酣畅淋漓,点画激越,粗细相间,虚实相伴;结体左俯右仰,随势而就;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,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,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。贺知章的草书,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。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,有《龙瑞宫记》传世。

公元前200年

书体:篆书

作者:未知


羌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,羌人与藏族有着血缘关系,属汉代藏语系民族。其乃炎帝后裔,此族在西藏、新疆均有分布。商朝时期,羌人是商族的劲敌,羌人在西域没有确切的记录。1953年,在新疆沙雅县于什格提古城采集到的一方“汉归义羌长”铜印,为篆文,卧羊纽,是汉朝赐给龟兹国境羌族酋长的官印。据史料推测,羌人可能在公元前700年左右进入西域,活动区域在哈密、阿尔金山、昆仑山及帕米尔高原一带,龟兹也有羌人出现,此印即是一例证明。
于什格提古城被称为“三重城”,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,是南疆最大的古城遗址之一。黄文弼在《塔里木盆地考古记》一书中称其为“沙裕勒都斯巴克或乌什喀特古城”。该印为羊纽,铜质,印高3.5厘米,印面边长2.3厘米,阴刻篆书“汉归义羌长”是汉政府颁赐给归顺接受管辖的新疆南部地区古代羌族首领的印章。
(年代为估计)